第7章

梦中的海盐半糖 忆允唐萱 96773 字 2025-01-11 21:18:42
>>> 戳我直接看全本<<<<

“同学们讲得都很好,很期待那位‘班级前十’同学的表现哈,也期待更多的同学能实现自己的目标。但给老师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提及‘水到渠成’的同学,目标不分大小,进入年级前十是目标,每天完成作业也是目标;完成复习任务是近期目标,考上理想大学是更长远的目标。只要做好当下,一切都可以水到渠成!”

伊恬在心里暗自惊喜,没想到老师会给出这么高的评价,还有他!他竟然鼓掌了!虽然没有看到脸上的表情,是认同吗?是赞许吗?无论如何,都引得心中小鹿乱撞。

欣喜之余,伊恬很快陷入沉思:刚才的自己是否会过于强出头?虽然也只是一己之见,毕竟还是让班长难堪了……

后面是两位毕业师兄的经验分享——肖老师往届的学生,又是一件夺人眼球的新鲜事,毕竟在文科班,男生可是十分稀有的。今天的班会一改从前的“打鸡血”教育,总有很多意想不到。

班会的最后,是发表感想环节。照例的随机点名,都是“受益匪浅、努力拼搏”之类的官方回答。

伊恬当真没想到,班长会再次“宠幸”她,这一次整整齐齐地跟风,做了番同义词替换,但似乎“树欲静而风不止”,班长的“宠爱”可是独独一份的——

“那你觉得刚才两位师兄帅吗?”

也不是什么刁钻的问题,颇有活跃气氛、准备放学的意思。班里的笑声略有收敛,都是一副副看好戏的神色。肖老师虽有些皱眉,但也没有阻止这题外话。而伊恬是真的不知所措:

“啊?”

笑声再也收掖不住了,班长重复了一次这个略微敏感的问题,伊恬也在飞速构思着合适的答案:帅吧?好像显得不太庄重;不帅吧?好像又会得罪人;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嘛,是这个理,但好像又有点装。

这般思忖斟酌,终没有一个让自己满意的答案,不知不觉就静默了许久。班长以为伊恬一时语噎,就笑着示意伊恬坐下,又提问了另一个同学同样的问题,而伊恬仍沉浸在刚才的尴尬中。

放学后,那一声蒙圈感十足的“啊?”一时引发了模仿热潮,许多人都不得其中的精髓,好像只有庄超元学得最像,是离得近的缘故吗?

伊恬不知道,也并不介意,边笑着回应那些模仿声,边收拾书包回家了。伊恬更不知道,就这一件仅作为大家小小谈资的微不足道小事,竟能让庄超元暗喜了好几日。

是因为让他发现了,自己喜欢的女孩,在文静的外表下竟然还有这么不禁逗的一面,着实有趣。

******

两节连堂的自习让伊恬感到分外轻松和愉悦,一节半分配给今日的功课,剩下的就留给《帝都风云》吧。

自从历史老师布置下演讲任务,伊恬的心中就一直为它留有一席之地:早做准备可以为将来随时可能出现的任务腾出时间,也不用临时绞尽脑汁,讲述连自己都不感兴趣的内容。

《帝都风云》虽是架空的小说,可其中既有庙堂之高,又有江湖之远,对古代君臣的点评也相当独到,从中寻找话题立足点倒是个新颖的方式,再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寻觅与主题相匹配的主角形成一篇人物评传。

拥有了创作方向后的伊恬暗自激动,沉思时低垂的眼眸也慢慢自信地抬起,纵览绝大部分坐在前面微躬的背影,这将是很出彩的三分钟吧。

伊恬倚着靠背,在书里的空白处记录下流动的点滴灵感,而这一切,都悄无声息地印在了庄超元的眼底——细腻而惠美、安静而内敛。

伊恬似乎没有察觉,自己举手投足,都有一个人在默默地欣赏。也许期待这场演讲的,远不止她自己一人。

熟悉且舒适的书桌,身旁没有同学“沙沙”的写字翻书声,客厅里上演的精彩剧集也没能诱惑到伊恬,她手头有热爱且期待的事情——

将思绪与灵感付诸笔头,时而畅然疾书,时而顿笔斟酌,头脑中重温着《帝都风云》中揪人心弦的翻案片段,应放置在何处才能发挥最大的震撼力?伊恬思忖着,也听从着自己的内心。

之后的夜里,伊恬总会不时地反复默念着这篇演讲稿。偶有琢磨到需要改进之处,伊恬会在脑海中细细重复几遍,以免一觉醒来后灵感就走丢了。

但往往还是不放心,便蹑手蹑脚地起身记在小本本上,再心满意足地钻回被窝。对于自己喜欢的东西,她向来愿意折腾。

******

那一天,伊恬边等待着历史课的上课铃,边摩挲着演讲稿。虽然早已烂熟于心,但伊恬依旧会握着它上台,算是定心剂吧。

“大家好,今天我与大家分享一代名将——他曾屡立战功,却死于帝王的猜忌。一支令敌人闻风丧胆的军队,也在一夜间走向万劫不复。忠诚与猜疑,热血与无情,全都在帝王的一念之间。

檀道济,南朝宋将领,北府军最后一位名将。

东晋末,助宋武帝刘裕扩大势力建有功勋,多次为其平定战乱。义熙十二年,刘裕北伐,檀道济担任先锋从淮河出发,所到各城纷纷投降,进而攻克许昌,直进洛阳,平定长安。

刘裕称帝后,因檀道济履立战功,官至征南大将军。檀道济的妻子曾劝其说:“震世功名,必遭人忌,古来如此。”

他却不听劝告:“我率军抵御外寇,镇守边境,从未辜负国家,国家也必不负我。”

后宋文帝即位,因檀道济在前刘裕一朝立功,威望极高,其心腹和儿子都身经百战,军功赫赫,因而朝廷怀疑并忌惮其势力不可控制,便以叛变之名将其斩首,儿子、心腹皆被处决。

对于檀道济的事例,我的感受是:战士在沙场上浴血奋战,换来的却是帝王的勾心斗角和无尽的猜疑。

陛下远在王城,为了一念猜忌就挥下屠刀,斩杀了赫赫有名的北府军将,自毁了能保卫王土的“万里长城”。


更新时间:2025-01-11 21:18:42